微电影的创作方式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恐怖片 美国 2018

导演: 陈淑桦   

评论:

  • 阳薇 2小时前 :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了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一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了所有的方向,直到我看见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穰梦山 7小时前 :

    啊,在这艰难的一年年末有这样一部悄悄戳人泪腺,让人哭完还觉得治愈的片子,多难得啊,即使出了影院世界还是这么糟糕,但就是想把这碗鸡汤一饮而尽。推荐喜欢听爵士乐的观众,你会听到不亚于《爱乐之城》水平的银幕演出;推荐喜欢看特效的观众,有几个场景我想到了《星际穿越》的五维空间(这个可能有点牵强);至于本来就喜欢《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式设定的皮克斯爱好者,啊快去看呀!

  • 狄清心 5小时前 :

    看过并没有太惊喜,这种找寻生命意义的片子还是最喜欢《电锯惊魂》,直接、有效、不矫情 :DDD 喜欢的部分: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量子集合大神、对达利的致敬、通过线条获得信息和转移自己的认真会计、无论怎样的世界都存在的灰色地带、在医院里用猫唤回垂死之人。(杜比音效。3D)

  • 枫雅 0小时前 :

    这是一个钢琴老师和没有名字的22号的故事,令人想起1900。

  • 震嘉 0小时前 :

    其实皮克斯告诉我们的不是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而是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别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也是生活的真谛。2020.12.31新业坊

  • 祁宝生 8小时前 :

    如果有什么,值得保留 那仅仅是 窗帘为风所动。——魔头贝贝

  • 衷悦心 2小时前 :

    这个片子把live the moment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讲得太好了也太举重若轻了,既不鸡血也不鸡汤,也给了所有觉得自己找不到人生目标的人从心底里的抚慰。像一个很柔软的拥抱一样。然后我就在这个拥抱里猝不及防地哭成狗。不是被硬煽情哭的,而是被温暖哭的。是吧,可能目标本身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本身才是啊。那个旋转的叶子掉一次我哭一次。。就毫无还手之力,还要努力让自己不要在影院哭出声。。太懂这种苦苦追寻意义然后突然一瞬间又觉得生活真美好的感觉了啊。暖丧最为致命呜呜。

  • 龚永昌 7小时前 :

    #桃花岛观影团#人生的那一刻美好,在镜中看到自己剪的好看的新发型,在母亲的回眸一笑,在吹着风仰望蓝天,在回忆起父母儿时的陪伴,在晴朗的天空下骑着车,在布鲁克林第一次看着曼哈顿的烟花,在将自己的热爱循循善诱教授学生,在光脚踩沙滩上任由海浪拍打,在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感谢皮克斯带来一次美好的心灵奇旅,这是我2020看过最好的电影。

  • 黎睿慈 2小时前 :

    我觉得看着比头脑舒服很多,头脑太刻意了,排片太少了,下午场还只有那么一点点

  • 柯元槐 4小时前 :

    前10分钟爱极了它的音乐还有对生前&身后世界的设定和画风,后面就是逐渐消耗那股心动的过程……如果像22一样在理论层面上见过一些“世面”、同时又像孩子一样第一次用感官体验人生的种种细节,我们都会sparks爆棚,但等22在各种主义的捶打下度过几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就是大家看完电影被抚慰被触动过后第二周又回到的那个样子吧?不管怎么说,每年都要感谢pixar给我们90分钟的抚慰和希望

  • 泽禧 5小时前 :

    一曲献给大苹果城的赞歌。这座城市的生活乱七八糟,但总有让你不经意间喜欢上的地方。现在看这种烟火气尤其想念。然而对于长期生活在纽约或者北京这种城市之外的人来说,哪怕是生活在波士顿,可能也没那么容易共情了。活在当下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庆祝生命的无意义,也算是挑战了自我实现的神话和宏大叙事。然而真正的现实生活里可能也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精力。在影片中,异化的对象是偏执的精英,但异化的本来概念不是偏执,而是人成为糊口的工具,无意义也是由此而来。22代表了我们这些看破而困倦于现代生活无聊之中的人,但地铁里那些双目无神的打工人,他们未必就不懂得坐在街角看落叶的美好,也未必就该被当成不懂得活在当下的反面典型。PS. 纽约尼克斯梗太损了。PPS. 最后22好像落到四川去了…

  • 索夜柳 2小时前 :

    寻找人生并不容易,即便好似找到了,一旦达成却又发现好像并不是辣么肥事。

  • 林玥 8小时前 :

    高水平心灵鸡汤,得偿所愿之人顿悟目标、梦想不重要,反对庸俗的成功学、奋斗B滥调有可取之处,但资C阶级编织白日梦、麻痹大众的味儿却又浓了点。对大多数人而言,享受生活云云聊以自慰尚可,底层的苦闷、苦难却依旧是实实在在的,并非电影所能消解。

  • 翟文茵 4小时前 :

    一个想探讨生命是否值得过的故事,只描绘了那些美的瞬间,而对生命的苦难却不置一词。

  • 路清韵 9小时前 :

    4.5分,不喜欢这个结尾。我认为“火花”是获得“惊异感”的能力,它们各式各样,是一种活下去的动力。孩童在成为成人前充满了“惊异感”,而成人渐渐感到失去生活的意义原因之一在于惊异感的消失,解决方案抑或是保持“孩童”状态,抑或是传递、交接的使命感。男主回去找22出于后者,但是结尾改变生命规则的上帝视角,与这套理论是不自洽的。

  • 睿晨 4小时前 :

    用很淡的方式陈述一个很重的命题,符合大多数人去电影院的预期——「最好别让我想太多,这种分量还可以。」就像主角先前在理发店里,只跟托尼聊爵士乐而不谈人生那样。

  • 锐家 1小时前 :

    本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儿在接受了美式价值观的洗礼后投胎去青海的故事

  • 柏婧 9小时前 :

    立意并不新颖却非常符合我的美学。不要把整个人生押在一个目标上,因为你实现了它也就失去了它——除非你能像主角那样,重新发现被你错过的风和日煦、鸟语虫鸣。

  • 贡开畅 8小时前 :

    泰戈尔有诗:世界于你而言,毫无意义和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说的就是这部电影吧,那么问题就在于,我觉得微微奇怪的是,平凡的火花应该是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剧作如果像是头脑特工队那样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则更加能说服我,但现在的剧作虽然成熟完美,实际用的是一种去求索去得到的论证方式,我觉得过于刻意。

  • 萨子菡 9小时前 :

    1.22的性别模糊,黑人主角。2.爵士是片段+solo,没有感觉到魅力。3.在现实生活中是爵士,落入幻想世界是电子,对比明显。4.病房服不穿裤子想起好好先生金凯瑞。Moss的声音太可爱了!5.简单快乐,却致命的点在,太简单了让我看着很累(合家欢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